波罗的海三国缅怀驱逐阴影 与俄中关系受影响
-
70年前苏共驱逐行动阴影笼罩波罗的海三国与中国关系
塔林/里加/维尔纽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本周一,波罗的海三国分别在首都举行纪念活动,悼念70年前苏共政权对当地民众实施的残酷驱逐流放行动。这场代号为“拍岸海浪”的行动,于1949年3月25日展开,在一周时间内将近10万名波罗的海三国的民众强制送往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许多人最终葬身异乡。
爱沙尼亚总统卡里尤兰特在塔林市郊外的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他表示那些被流放的爱沙尼亚人中有整个家庭也有个人,数千人在西伯利亚和中亚没能返回家乡。拉脱维亚外长林科维奇则在推特上强调,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无辜民众遭到了苏共政权的反人类罪行,世界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为了纪念遇难者,三个国家全国各地悬挂黑色丝带,举办烛光晚会和展览,并将3月25日定为“共产主义恐怖和民族灭绝受难者日”。立陶宛则将6月14日命名为“哀伤希望与占领和民族灭绝日”,并在此日纪念被苏共政权驱逐流放的经历。
历史学家指出,波罗的海国家遭受了苏共政权最严重的迫害,其中立陶宛反抗最为激烈,也因此遭受了更多苦难。从1941年到1953年,立陶宛经历了十次驱逐行动,每一次都数万名民众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和中亚。
历史阴影影响波罗的海三国与俄、中国的关系
文章指出,俄罗斯在三月大驱逐行动70周年之际保持沉默,许多研究相关历史的学者已被禁止入境。波罗的海国家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依然警惕,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后这些国家都大力支持乌克兰。
此外,随着中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形象在波罗的海三国也受到负面影响。一些评论人士认为,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让许多人联想到过去的苏共政权,对中国的印象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