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僵尸企业”或引发下岗担忧?
-
中国“僵尸企业”清理引发下岗担忧?专家:不必过度担心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挑战,不少专家学者预言今年将迎来第二次“下岗潮”。近期,人民日报刊文《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重提“下岗”一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章指出,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需处理已经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活力的“僵尸企业”,并强调政府会妥善安置由此导致的下岗人员。
然而,“下岗潮”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是一个挥之不去的伤痛。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抓大放小”政策导致2440万国企职工失业,部分人选择提前退养,另一部分被迫“买断工龄”,生活陷入困境。当时的“下岗潮”给许多人带来了深切的创伤。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煤炭、黑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造纸和纸制品业等九个产能过剩严重的工业行业就业总人数达2731万人,约占就业总人数的5.6%。如果这些企业在未来两年全部关闭,将新增失业564万人。
对此,一些观察人士担心“僵尸企业”清理会引发大规模下岗潮,对再就业市场造成冲击。但也有专家认为不必过度担忧。他们指出,中国经济状况与20年前已大不相同,市场吸收再就业人员的能力大大提升,民营企业也相对发达,容纳新一批下岗员工问题不大。
人大教授周孝正表示,关闭效率低下却占有庞大资源的“僵尸企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中国社会问题学者胡星斗教授认为,现在第三产业更加发达,能够容纳更多劳动力。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去年1到9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尽管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几百万是毫无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