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次转型:奇迹续写之路荆棘满布
-
中国经济能否续写奇迹?专家忧虑二次转型面临重重阻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造成巨大冲击,中国经济也在这场波澜中备受关注。30年的高速增长让中国从贫穷大国跃升为第四大经济体,如今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能否在全球衰退中续写奇迹,顺利完成二次经济转型?
资金难筹、刺激效果有限
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史宗翰指出,中国政府出台了四万亿元的刺激方案,地方政府也宣布了20万亿元投资计划,但实际执行困难重重。中央难以拿出承诺的巨额资金,地方政府则面临着地价暴跌、财政紧张的困境,使得配套资金落实变得遥不可及。史宗翰认为,这类刺激措施只能带来短期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缺乏对长期增长的有效帮助,且国际经验表明政府难以有效使用庞大的资金。
改革进程停滞,官权膨胀
《远东经济评论》编辑雨果·雷斯托尔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源于市场化改革的推动,然而近十年来改革进程明显放缓,中央集权趋势加强。中央政府收入比例显著回升,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回归意识形态竞争和大政府政策的方向。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认为,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扩大意味着民间经济活动空间缩小,削弱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他指出,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的引擎是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而非官方主导。然而,如今经济下滑给政府进一步扩张权力的机会,如果民营经济受到遏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失去根本动力。
官僚主义窒息企业家精神
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黄亚生认为,政府权力膨胀正在摧毁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任何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依附官僚体系,否则难以获得贷款和机会。黄亚生担忧中国正走向“寡头版的政府主导型资本主义”,建立在腐败和政治权力的基础上,这将对长期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银监会命运悬而未决
史宗翰指出,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可能会迫使银行大量放贷,这将破坏银行多年来积累的风险管理成果。他认为银监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需要查处违规贷款行为,另一方面又需要配合政府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如果明年经济依然无法回暖,中央政府可能选择废除银监会,让其不再对银行进行监管,这将导致金融体系风险暴露,重演90年代银行坏帐危机。
关键词:中国经济、二次转型、刺激措施、改革进程、官权膨胀、企业家精神、银监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