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宰客事件:利益格局需解构
-
三亚宰客事件引爆舆情 消费者权益人士吁解构利益格局
海南三亚市近期发生的游客遭欺诈事件引发全国各地民众强烈反响。尽管三亚市政府声称对欺诈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并已致歉,但网民普遍质疑官方表态缺乏说服力,认为类似事件难有改观。
数以万计的网民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在三亚旅游期间遭宰客的经历,有人因点菜被索要巨额账单,有人则因海鲜价格浮动被商家欺诈。舆论哗然,不少人表示不再前往三亚,也有人取消了原计划赴三亚的行程。
面对汹涌的民愤,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试图“灭火”,通过媒体致歉并强调对个别欺诈行为零容忍。然而,官方的解释和姿态并未打消网民疑虑。
民间消费者权益活动人士王海表示,真正的零容忍政策应包括检控有欺诈行为的商贩,但目前三亚政府缺乏此方面的行动力。他指出,类似“宰客”事件实际上构成刑事犯罪,根据中国刑法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三亚地方政府并未提及追究这些人的刑事责任,其态度仍是纵容和容忍。
王海还批评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各地消费者协会的架构问题,它们属于工商局的下属部门,受行政管理部门的直接控制,难以真正代表消费者的利益。此外,民间消费者权益团体虽然存在,但受到政府限制,缺乏独立注册和筹款能力,在维权方面也受到掣肘。
专家呼吁,三亚事件暴露了中国现有体制下消费权益保护的缺陷。必须解构利益格局,增强消费者协会的独立性,明确责任主体,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