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取消艾滋入境禁令,歧视根深蒂固
-
美中相继取消外籍艾滋感染者入境禁令
公众态度仍需转变
今年年初,美国和中国先后宣布取消对外籍艾滋病毒感染者入境禁令,这一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和艾滋病患者社区的普遍赞赏。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将会带动其他国家改变针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性法律和政策,消除歧视性的政策将有助于防止艾滋疫情在全球的进一步蔓延。
然而,中国媒体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反对中国政府解除对外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入境的禁令。该调查由《中国日报》与搜狐健康频道联合进行,近84%的受访者表示反对放松此类入境限制。
其中,3200多名投反对票的网民担心外籍感染者入境可能会加速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尽管这些受访者都具备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缺乏对艾滋病科学的深入认识,更倾向于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避免与感染者有直接接触,无论他们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中国爱之关怀总干事、艾滋病毒感染者托马斯-蔡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疾病的知识问题,而是一个公民意识和文化传统的问题。说明从一种知识和态度到行为的转变是一种脱节的现象。”
他认为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以及对我们社会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的认识。
值得关注的是: 托马斯-蔡曾亲身经历过美国取消此类禁令的转变过程。他回忆说,2006年他在美国领奖时曾因艾滋病毒身份而遭遇签证延误。尽管当时他对美国政府的态度表示不满,但最终还是得到了美国大使馆官员的解释和重视。
如今,美中两国相继采取这一举措,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共识与努力。然而,中国公众的态度转变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推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