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抉择:全球金融风暴的关键
-
全球金融危机:历史经验与未来抉择
哈佛学者弗格森新书解析危机根源,指出中美对全球经济影响至关重要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一些分析人士将其比喻为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近期,著名英裔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新书《货币的崛起:世界的金融史》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认为,理解当前危机的关键在于回顾历史和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
弗格森指出,从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货币体系到华尔街大震荡,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货币和金融演变的历史。此次危机与1930年代大萧条存在相似之处,例如市场冻结现象,但政府和央行采取的补救措施有所不同,并且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仍保持着高增长,避免了悲剧性的大萧条。
他认为,金融史的核心教训是:泡沫最终会破裂。近期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大滑坡就是一个例子,复杂的金融工程将问题扩散到全球范围。弗格森总结两点教训:各国央行应关注资产价格而非仅关注消费价格,防止资产泡沫形成;银行机构不应过度杠杆借入资金,确保足够的资本储备。
面对这场危机,弗格森呼吁各国政府协调合作,采取协调性的货币政策和全球性的经济刺激举措,而不是各自为政。他特别强调美国和中国对于解决危机的至关重要性。
弗格森创造了“中美国”这个词,用来形容世界最大的消费国美国和世界最大的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他认为,“中美国”关系的命运将决定全球经济是否能够渡过难关。 中国可以选择参与全球经济振兴计划,扩大贸易和经济增长,或者选择专注于国内市场发展,这可能会对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造成冲击,甚至导致国际金融体系动荡。
目前,中国面临着至关重要的抉择,其决策将对全球金融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