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圳港口吞吐量疲软 西部大开发冲击?
-
香港、深圳港口吞吐量疲软,西部大开发冲击?
香港及中国深圳今年第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增幅缓慢,而大陆其他主要港口的货柜量则大幅度增加。此现状引发分析认为“西部大开发”政策削弱了华南地区作为全球制造业和出口基地的地位,但香港政府和专家对此表示不认同。
据香港港口发展局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香港集装箱吞吐量仅增长2.4%,达到560万个20英尺标准箱。深圳港口协会发布的数字显示,全球第四大港口深圳今年第一季度的集装箱吞吐量也仅增加了3.6%,达到510万个20英尺标准箱。广州等华南地区港口货柜量更是呈现下滑趋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海、宁波、青岛等大陆主要港口的货柜量则大幅度增加。上海今年第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12.3%,达到730万个20英尺标准箱;宁波和青岛的增幅也分别达到了18%和17.5%。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十多年前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导致华南地区制造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削弱了香港和深圳作为制造业和出口枢纽的地位。他们指出,西部地区主要通过陆路运输出口产品,并不依赖港口。
然而,香港浸会大学研究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的专家陈庆年教授表示,西部大开发对华南、香港港口吞吐量增长缓慢的影响不大,因为西部地区的出口产品主要通过陆路运输,而非海运。他认为,华南地区和香港港口吞吐量增长缓慢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制造业向其他沿海地区转移,这些出口产品则直接从沿海港口出口。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也表示,制造业在中国内陆和西部设厂的趋势对华南港口的吞吐量影响并不明显。他们指出,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在第一季度仍然录得约31%的强劲升幅。
尽管如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不再是制鞋、制衣和玩具行业的中心,制造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将使上海和宁波港口从中获益。
面对这些挑战,香港浸会大学的陈庆年教授表示,香港必须尽快实现从加工中心到技术经济的转型,提高技术的含量和加工价值,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