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债务陷阱:政绩工程成风险
-
一带一路债务陷阱:专家警告“政绩工程”风险
华盛顿 - 近日,世界领导人纷纷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伙伴国家发出警告,关注该计划可能导致的债务问题。国际问题学者指出,一些国家的政府热衷于兴建政绩工程,更容易陷入“一带一路”的债务陷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近日在北京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伙伴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资金,但合作项目可能导致债务增加,影响其他支出并造成收支平衡挑战。她强调,关键是要确保“一带一路”途径的是那些真正需要的地区,并且避免签署未来会给双方带来财务困难的协议。
美国财政部部长姆努钦也对“一带一路”项目表达了担忧,他表示担心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借贷增加,以及一些地区的国家可能难以承担贷款。
斯里兰卡港口让权:警示灯响亮
学者们将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的案例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潜在风险的典型例子。 由于无力偿还欠下北京的债务,斯里兰卡在2017年将汉班托塔港的经营权租给了中国招商局集团。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乔纳森·希尔曼指出,汉班托塔港的案例突显了从整体发展战略评估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性。他认为,孤立来看基础设施项目很有吸引力,但项目长远的成功取决于交通、能源等网络配套,只有从整体着眼才能体现出债务的可持续性。
“政绩工程”成为助长债务的导火索
希尔曼指出,“一带一路”项目给伙伴国家领导人带来的政绩光环可能是助长债务的一大原因。他表示:“经济上最可行的项目往往不是建新的港口,有可能是扩建一个现有的港口,但扩建港口不能带来新建港口的政治回报。”
希尔曼认为,将政治雄心置于市场需求之上是斯里兰卡政府在汉班托塔港问题上的失策主要原因。他指出,斯里兰卡的主要港口科伦坡港的吞吐量并没有达到最高能力,但当局决定扩建科伦坡港,计划到2040年让这一港口的吞吐能力达到每年3500万个集装箱。
中国“援建”项目缺乏互惠性
希尔曼还批评中国在海外基础设施项目上未履行互惠承诺。他指出,中国项目雇佣的90%的承包商是中国人,而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中,只有30%的承包商是中国人。他认为,“种种证据表明,中国在推销很多开发项目时的宣传口号是让当地工人和当地公司共同收益,但这些承诺最终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