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防疫引发人权争议
-
北京冬奥会防疫措施引争议:运动员称“人权侵犯”
北京——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然而严格的防疫措施引发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这些措施是对人权的侵犯。
从抵达北京机场那一刻起,所有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和涉奥人员就进入封闭管理体系,住宿、餐饮、交通、训练和比赛全部在闭环内进行。每天进行核酸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出现阳性结果将被隔离多天甚至几周。
一些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称,隔离场所的食物难以接受,高山滑雪教练克里斯蒂安·史威格则指责比赛场地的食品供应不足,缺乏高热量食物。此外,一位芬兰教练声称冬奥会的防疫措施是对人权的侵犯,但他也承认这是14亿中国人自疫情爆发以来真实生活的写照。
中国始终坚持对疫情和病毒零容忍政策,任何地方出现疫情都会采取封城、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追踪等措施来试图控制疫情传播。随着新冠变异株的出现以及反复的疫情反弹,医学专家和民众都在质疑零容忍政策的可持续性。
然而,北京冬奥会严格防疫措施让许多人感到“文化震撼”。例如,美国运动员在抵达北京后必须每天接受核酸检测,并戴上塑料手套用餐,甚至无法点熟透的牛排,因为全熟的牛排被认为能够预防疫情传播。
截至目前,已有16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被隔离,其中一些人被迫错过了比赛,这对于备战多年,期待在这个舞台展现实力的运动员来说是一大打击。
中国官方和官媒一再强调这些严格管控措施是防止疫情传播的必要手段,并称赞闭环内“可口的菜肴、热情的志工、严格的防疫措施以及完美的雪场”。但外界对于中国防疫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对个人自由的影响仍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