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出台强硬贸易政策 冲击中美关系
-
欧盟公布新贸易政策:强化独立自主,对中美关系带来冲击
华盛顿—— 受英国脱欧、中国经济胁迫和特朗普时期贸易冲突的影响,欧盟近期公布了一份更加强硬的贸易政策,强调将加强自身独立自主。此举预计将对欧盟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委员会在新的战略文件中表示,该集团将成为一个“更自信”的全球贸易参与者,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单边主义盛行以及新冠病毒大流行等挑战。
欧盟贸易主管多姆罗夫斯基斯表示,新战略“还应该给我们提供工具,当我们面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时,可以保护自己。我们奉行的是一条开放、战略和自信的路线,强调欧盟有能力通过领导力和参与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塑造周围的世界。”
这份文件出台之际,美国总统拜登计划扭转特朗普的政策,后者施加的报复性关税影响了与欧洲盟友的关系。同时,中国也向欧盟抛出橄榄枝,希望在美欧重建联盟前夺得先机。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贝纳表示,欧洲希望表明有能力地应对来自外部的任何威胁,而不是在美中两国之间被迫选择,作为附属存在。他说:“面对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所有欧洲主要国家都进行了反思。现在欧洲至少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欧洲需要投资于它的战略自治和独立。”
作为新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希望重振世界贸易组织(世贸),包括恢复其上诉机构,以便各国能够解决悬而未决的争端。欧盟还希望进一步发展在世界各地的贸易,加强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伙伴关系。
中国难题: 对于欧盟而言,尽管存在价值观的分歧,但北京却掌握了经济实力的砝码,在全球其他地方仍艰难应对新冠大流行之际,中国经济目前是主要国家中增长最快的。这份贸易战略显示,中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崛起是促使欧盟宣布其贸易战略的第二大推动力,仅次于全球化。
文件写道:“确保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承担更多的义务,并同时处理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造成的负面溢出效应,将是欧盟重新平衡双边贸易关系的核心。”
欧盟称,与中国缔结的《全面投资协议》是平衡双边贸易关系的重要步骤。但批评者指责则该协议没有充分考虑到劳工权益和人权问题。该协议仍需欧盟议会的批准。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表示:“投资协议的范围有限,并没有真正让天平偏向欧盟。这可能让中国收购更多的欧盟战略性高科技公司。”
欧盟委员会在倡导新方针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中国对欧洲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虽然欧盟正寻求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双方一旦贸然脱钩,很难有替代国及时弥补与中国脱钩造成的损失,这反而威胁这些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所在执政党的地位。
艾西亚则预计,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侵略性日益加剧,带来的经济收益会随之下降,安全问题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她说:“安全比和中国的经济关系更重要。我的感觉是,在没有默克尔担任总理的新时代开始,欧盟会跟进。”
美欧合作的挑战: 如同欧盟在新战略中暗示,虽然中欧贸易量巨大,但美欧共同的价值观仍然是考量的主要因素。这份文件写道:“跨大西洋关系深植根于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美国新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共同致力于改革世贸组织,包括通过加强其解决竞争扭曲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欧盟新政策发出了偏向华盛顿的信号,但关系的前景还取决于前者在贸易问题上将采取怎样的强硬手段。此前,多姆罗夫斯基斯已就拜登“购买美国货”的计划发出警告,称将密切关注美国公司在公共项目上的优惠待遇是否违反对世贸组织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