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落户:解决城乡割裂的难题?
-
"购房落户"引爆热潮 城乡割裂难题仍未解
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多个城市推出“购房落户”政策,引发社会关注和争议。
近年来,受经济不景气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为推动消费,众多城市相继推出“购房落户”新政,即购买规定标准以上的新开发商品房即可获得当地介于正式户口和临时户口之间的“蓝印户口”。天津市自2月4日将最低购房标准从100万元降低到40万、60万和80万后,房产市场迅速火爆,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4%。
“低价路线”让更多人梦想实现“蓝印户口”,但这一政策也引发各方争议。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购房落户”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进步,加速了人们获得平等权利和同城待遇的进程。资深媒体人昝爱宗则表示,“购房落户”至少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变通手法,虽然是小小的进步,但如果房价能再降低一些,照顾到更多低收入人群,效果会更好。
然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指出,“购房落户”表面上是强心针,是弱势群体的救命草,但本质上仍是特权的摆布。他强调,真正解决问题需要回到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问题,公平分配户口赋予的权利和福利,同时剥离户口背后的特权。
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也指出,“购房落户”虽然打开了城市户籍的门缝,但将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作为商品交易,是一种不公平行为,是用一种不公平替代另一种不公平。
“购房落户”政策的热潮反映出中国城乡割裂问题依然严峻,弱势群体面临的困境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何平衡不同利益诉求,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将是摆在中国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