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促改革:突破多哈困境的新希望
-
多哈回合陷入僵局?贸易促进措施成新希望
国际经济学家们建议,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之际,贸易促进改革措施可能比签订多边、双边或地区性贸易协定更有效地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华盛顿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中心副主任丹尼尔·阿肯森表示,“我们不必完全依赖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它并非唯一的途径。自2001年启动多哈回合以来,全球贸易额增加了70%,外国直接投资也增长了5%。我们无需等待谈判结果,事实上,也许我们根本不需要它。”
尽管许多国家通过双边或地区性贸易协定减少贸易壁垒,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各国内部进行贸易促进改革更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机构的研究表明,与降低关税相比,旨在提高贸易行政效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革更能有效促使贸易增长。
降低运输成本效益显著
著名贸易律师斯蒂芬·克莱斯考夫指出,“改进包括货物运输和进出口成本在内的贸易促进措施能够获得比单纯降低贸易壁垒更大的效益。” 他以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为例,美国只要把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时间减少一天,就会每年增加290亿美元的贸易额。
普渡大学经济学家戴维·胡迈尔的研究表明,货物运输时间对双边贸易有着显著影响。每增加一天运输时间,双边贸易可能性就减少1%到1.5%,而节省一天运输时间相当于降低生产成本0.8%。亚太经合组织的研究也表明,电子化审批程序可以减少当地货物进口费3%,每年在整个亚太地区减少600亿美元的贸易成本。
中国是贸促改革典范
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中心副主任阿肯森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促进改革的典范。” 中国在外贸基础设施、行政管理效率和运输服务等方面都名列前茅,因此在扩大国际贸易的同时,也抢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机会。
克莱斯考夫表示,“柬埔寨的服装工业基本上是中国人拥有和经营的,尽管当地劳动强度更高,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但由于贸易促进方面的差别,柬埔寨无法与中国竞争。” 他指出,中国的出口审批时间为21天,而柬埔寨需要36天;每集装箱的出口成本在柬埔寨为736美元,而在中国只需要335美元。
经济学家们认为,贸易促进措施能够克服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然和人为障碍,在多哈回合谈判陷于僵局的情况下,实现贸易促进方面的改革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