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助推变革抑或“科技赎罪卷”?
-
新媒体:助推革命抑或“科技赎罪卷”?
突尼斯、埃及的茉莉花革命和中国的网络运动引发全球关注,新媒体被广泛认为是传达信息、组织行动的关键工具。然而,社会活动人士和媒体专家也指出,新媒体存在潜在盲点,即使能够传递信息,也不一定能促进革命形成。
台湾学者朱学恒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许多社交媒体平台如同“科技赎罪卷”,降低了参与社会事务的成本。点赞、转发等行为让用户觉得完成了社会责任,却无法真正推动社会进步。他观察到现实世界中,“万人响应,一人到场”的情况屡见不鲜,虚拟世界的民意与现实世界脱节,反而降低了人们参与政治行动的热情和实际行动。
中国政府也将网络视为人民抒发压力的平台,在审查敏感词之外,并未对网络内容进行严格管制。朱学恒认为,这种做法正是利用了新媒体的特性,让其能够传播信息,但却无法产生革命。他指出,“网路上的放松和发泄,反而成为你在现实世界可以循规蹈矩,可以乖乖做人的解决方案。”
来自白俄罗斯的网络政治专家叶夫根尼·莫罗佐夫则强调,极权国家如中国、伊朗等已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网络审查和舆论引导,新媒体在这些国家的效果与中东地区截然不同。他指出:“在像俄罗斯、像白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网路过滤并不是个问题,因为那些政府根本不封锁网站...你并不能将运用在俄罗斯的网路自由理论,拿来运用在翻过中国的网络防火墙上头。”
莫罗佐夫认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控制本地社交媒体平台,快速删除批评声音,而埃及则由于缺乏本土社交平台,导致政府难以控制信息传播。他分析称,“我认为埃及在网上维权活动取得成功的理由,是因为那发生在脸书上头... 而在俄罗斯以及中国,事态发展将会不同。”
总之,新媒体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复杂多端,既可能成为革命的工具,也可能被利用来控制信息和压制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