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强劲 crescita, 通胀压力促央行加息
-
中国制造业持续扩张 通胀压力仍严峻,央行加息或在即
北京,12月6日 - 中国制造业保持强势增长态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攀升至55.2点,连续第四个月上涨,表明制造业活动持续活跃。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等均出现明显提升,其中企业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增长3.6个百分点,达到过去两年来的最高值,显示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尽管PMI表现强劲,但分析人士指出,采购经理指数受价格拉动影响较大,反映出中国通胀形势仍然不容乐观。10月份,中国CPI已升至4.4%,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持续扩张与出口回升密不可分。美国制造业联盟贸易和生产率高级研究员厄内斯特·普里格预测,今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将增长约30%。
资本经济学中国经济师王秦伟认为,虽然企业购进价格上涨明显,但传统上企业购进价格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并不一定如市场预期般强烈。此外,11月购进价格指数中短期波动因素较强。他指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了企业购进价格的提升,但自11月中旬以来,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中国国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都有所回落。
面对持续上涨的通胀压力和稳健经济增长态势,分析人士预计中国央行将再次加息。瑞士信贷的研究报告预测,人民银行将在12月中旬最新价格数据公布后宣布加息。资本经济学中国经济师王秦伟也持有类似预期,并表示根据目前中国央行和其他政府部门给出的信号来看,年底之前应该还会有一次加息。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抑制物价上涨过快,包括对农产品和主要能源产品的限价措施以及上周对主要期货交易所增收合约保证金等。此前,中国央行在10月份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到5.56%,这是央行在2007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中国信贷流量可以使用行政手段调控,因此央行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资产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