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假普选”再燃争议
-
香港“假普选”争议再燃:民主派斥中央操控
香港特首选举制度备受争议,被指缺乏民意基础和公平性。近期中央进一步明确特首候选人条件,引发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特首需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然而,目前的提名委员会由 1200 人组成,其界别设置缺乏民意基础,且容易受到商业和政治势力影响,被指为“小圈子选举”。
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曾于2007年决定允许香港在2017年实行一人一票的行政长官普选,但中央提出的提名条件引发争议。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提出特首候选人必须是“爱国爱港人士”,并强调“与中央对抗的人不能当特首”。这一言论被视为对香港自治权的侵蚀,更被民主派指责为“假普选”。
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决定,将下届行政长官的提名权交给 1200 人的选举委员会,最终选民只能从两到三名候选人中进行投票。这种制度被民主派斥之为“假普选”,许多港人感到失望和愤怒。
这一事件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占领中环”抗议活动,香港市民表达不满于中央对特首选举的操控,呼吁真正的普选制度。
此次“假普选”争议再次曝光了香港特首选举制度的缺陷,也展现出香港市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强烈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