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立国际商事法庭解决"一带一路"纠纷引发争议
-
中国新设立国际商事法庭解决“一带一路”纠纷引热议
**华盛顿——**中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在北京、西安和深圳分别设立全新的国际商事法庭,旨在解决涉及“一带一路”的商务纠纷。这一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些人士赞赏中国在仲裁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另一些人则对中国单方面采取行动提出了质疑。
仲裁机制能否有效?
据报道,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将分别在北京、西安、深圳设立三个国际商事法庭。西安面向陆上丝路,深圳面向海上丝路,北京则相当于总部。同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规则》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全球风险评估公司“维里斯科枫园”首席中国分析师于果指出,仲裁是一种在法律体系以外解决争端的有效方法。他认为,新设立的仲裁法庭在通过仲裁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可以为中资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然而,国际投资和税务咨询公司“协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克里斯·德文谢尔-埃利斯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中国单方面设立新仲裁法庭的做法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目前已经有许多国际机构可以解决这类纠纷。
具体运作方式尚不明确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萨拉·格里默预计,这些法庭可能会效仿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以及迪拜国际仲裁中心等其他国际商事法庭的做法,但其性质、目的以及运作方式仍有待观察。她强调,细节非常重要,因为仲裁庭和法庭的性质截然不同。
格里默认为,中国设立全新的仲裁法庭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信号,显示出对多种纠纷解决机制重要性的认识。然而,由于这些法庭是基于中国司法和中国仲裁,其最终效果尚不明确。
“一带一路”背景下仲裁国际化进程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贸易,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商务纠纷。中国已经与130个国家签订了包括仲裁条款的双边投资协定。如何与国际仲裁法律制度接轨,跟上全球贸易的脚步,对中资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
文章指出,中国官员表示将通过多种途径推进仲裁“国际化”,增加国际仲裁中的中国元素,但具体方案并未公布。因此,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落实这个宏观计划,仍然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