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协议疑云重重,第二阶段贸易战来临?
-
美中首阶段协议疑云重重,第二阶段贸易战或以技术、投资限制为主
**华盛顿——**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期待于1月15日在白宫与中国签署美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截至目前,中国方面尚未作出明确回应。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指出,即便两国签署初步协议,也仅仅是给贸易战降温,无法阻止未来贸易摩擦的升级。
协议签署时间地点不明朗
12月13日,美中双方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至今关于何时、何地签署以及如何公布协议文本仍未明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月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避了这一问题,建议媒体咨询商务部。许多观察人士对这个协议持悲观态度,有人认为它太过“脆弱”,随时可能崩盘;另一些人则指出协议没有触及美中贸易的根本问题,即中国对国企和战略性产业的大规模补贴。还有分析认为,这是份“虚假协议”,对两国贸易无实质性改变,只是让两国领导人“看上去取得某种成就”。
第二阶段贸易战将以技术、投资限制为主
专家指出,即便协议签署,美中关系恶化的趋势并不会改变,未来贸易战可能会转向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竞争将以进出口控制、投资限制和制裁为主要手段,而非关税。美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法律和监管架构来应对这种竞争,例如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出口控制,加紧审查外国在美投资,以及阻止美国公司使用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的设备。
科技战将是核心战场
美国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最引人注目的是针对华为的一系列举措。随后,中兴、海能达、海康威视、浙江大华以及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公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专家预测,2020年,美中将继续限制科技交流,即使第一阶段协议最终签署也不会改变这一趋势。
关税成为永久特征?
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外交与法律学院助理教授克里斯·米勒认为,即便两国签署初步协议,未来关税很有可能成为美中贸易关系的永久特征。他指出,特朗普已经将“关税”作为自身政治策略的一部分,即使他未来不想再使用关税手段,也无法回撤已经实施的大部分关税。
总而言之,尽管美中双方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许多悬念依然存在,未来的贸易关系仍充满不确定性。科技竞争将是核心战场,技术、投资限制可能成为新的贸易战主导手段,而关税也可能会成为美中贸易的永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