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自由、环保受争议
-
北京冬奥:新闻自由受限,环保争议不断
本届北京冬奥会虽展现了中国经济实力和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但其在新闻自由和环境保护方面却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批评。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媒体管制的力度加大,外媒记者在采访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今年冬奥期间,所有媒体被限缩在“闭环式”采访环境内,荷兰公共电视台记者在报道时遭到中方保安人员强行推离,连线中断事件也引发国际社会谴责。
无国界记者组织批评称,赞助冬奥的跨国企业无法对中国政府利用赛事打压新闻自由视而不见,呼吁他们不要成为中方宣传帮凶。
此外,外界质疑本届冬奥会成本远远高于官方公布数字。美国新闻网站《商业内幕》指出,实际成本应在385亿美元之谱,是官方公布数字的近10倍。
环保方面,新建于北京延庆的滑雪场址原属当地极具生物多样性的“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了奥运让道而牺牲了大量森林资源。今年北京降雪不足,冬奥只能大量依赖人工造雪,进一步加剧了对环境的影响。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地理学家卡门德荣表示,冬奥的做法难以达到环境永续的目标。台湾生态学会理事长陈玉峯也指出,中国政府为了举办奥运会牺牲了生物多样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道问题。
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将标志着一场复杂的反思和讨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