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引发的美国数据安全担忧
-
无人机霸主大疆引发的“数据安全”担忧:中国科技公司在美国市场面临困境
2018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来自中国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和昊翔占据了两个最显眼的展台。其现场展示的无人机飞行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也突显了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实力。然而,与此同时,大疆的市场垄断地位引发了美国政府和民众关于数据安全的担忧。
近40家参展的无人机制造商中,来自中国的占比接近9成,而大疆一家公司就占到了市场份额的70%。中国企业凭借其低成本生产优势占据了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主导地位。 然而,就在美国消费者对中国无人机的热情高涨之际,美国政府和民众开始担心大疆的数据安全问题。
2017年8月,美国陆军要求下属单位停用大疆的无人机及相关产品,原因是“网络漏洞”。《纽约时报》11月报道称,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洛杉矶办事处也发出一份备忘录,指控大疆向中国政府提供美国主要基础设施和执法机构的数据。
对此,大疆北美部经理麦克·派里予以否认,表示他们已经发布声明解释了隐私和信息保护流程,并通过独立第三方安全公司认证。他承认大疆可以做得更多,来进一步提高透明度,更加清晰地说明他们如何管理用户数据。 然而,这些回应并未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
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项目副主任威廉姆·卡特表示,尽管大疆声称不会向中国政府提供用户信息,但考虑到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力,以及大疆在中国的根基,他怀疑大疆很有可能需要遵循中国政府的指令。
此外,2016年,大疆发言人张梵晞曾表示,如果中国政府索要数据,大疆会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将数据交给对方。尽管大疆声称只有在中国境内收集的数据信息才需要遵循相关法规,提交给政府,其他地区不受此限制,但威廉姆·卡特仍然表达了他的担忧。他认为,在大疆这样的公司在全球扩张发展的方式中,中国公司和其政府的关系与美国公司和其政府的关系有本质区别。
除了大疆,其他中国公司在美国也受到类似的质疑。阿里巴巴对美国公司速汇金的收购案被叫停,美国手机运营商&退出与华为的合作协定,都与数据安全有关。
随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美国政府警惕日益增加。尽管中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占据了很大优势,但在进军美国市场时依然面临不少困境。去年11月,美国国会两党提出法案,希望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加强保护国家安全,此举可能进一步限制中国在美国科技领域的投资。
这些事件表明,在未来,中国科技公司想要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需要克服技术、法律和政治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数据安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才能赢得美国消费者和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