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争路线:以武制暴 VS 非暴力
-
香港占领中环一周年前夕:本土派呼吁以武制暴,学联倡坚持非暴力
香港 - 香港占领中环运动接近一週年之际,香港学界纷纷举办论坛回顾和讨论香港未来政治发展的路向。星期二晚上,香港浸会大学就“公民抗命与以武制暴”话题展开激辩,本土派成员与前专上学生联会成员围绕抗争路线应否持续和平非暴力,展开激烈论战。
本土民主前线发言人黄台仰主张采用“以武制暴”,认为坚持和平非暴力是自断双臂,让香港政府看到示威者的底线,是对政权最大的武器。他表示,面对警察的武力打压,抗争者也需要相对提升反作用力,用武力去制止暴行。黄台仰强调,“最崇高的武力不是要让对方畏惧而是要让对方屈服然后停止彼此的纷争”。 他认为,假若示威人士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去争取诉求,会有助感召更多人出来抗争。
然而,前学联副秘书长岑敖辉则坚持非暴力抗争方法。他认为,“不是和平还是暴力的问题,而是人数”。 岑敖辉指出,如果雨伞运动中使用武力,警方是不可能撤退的。 他认为,目前堵路冲击政府大楼等等的抗争方式并非因为不够武力,而是因为欠缺抗争策略。
这场激辩反映了香港社会对未来抗争路线的争议和分歧。 面对持续不断的政治压力和社会动荡,香港市民需要共同思考如何推进民主化进程,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