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关系修复之路漫长
-
澳中关系修复之路漫长 核潜艇与人权成两大难关
悉尼讯: 近年来,澳洲政府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关系修复,但专家指出,尽管双边关系有所缓和,但恢复到蜜月期状态的可能性不大。中澳关系面临着多重挑战,核潜艇合作、台湾议题以及人权问题成为两国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
西澳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陈杰表示,虽然工党政府不像莫里森政府那样频繁提及台湾议题,但仍会坚持与美英共同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扩张。澳大利亚,即使是当前较为友好的阿尔巴尼斯政府,也不会对中方抱有过度的幻想,核潜艇采购将继续进行,一边恢复贸易关系,一边积极与印度加强合作。
悉尼大学社会学博士秦晋指出,北京和堪培拉双方都有让步意愿,但北京更倾向于以居高临下姿态,要求澳大利亚妥协。工党政府则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与与中方保持良好关系之间寻求平衡。秦晋认为,除非基廷重返政坛,否则目前澳洲不会向中国做出大幅度的妥协。
悉尼科技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冯崇义强调,中国在澳大利亚的统战渗透严重,两国政府及社会都已开始警惕。他指出,中国控制着华文媒体、学界甚至商界的部分资源,严重影响澳大利亚政治走向。此外,杨恒钧和成蕾两人被捕事件也加剧了澳中关系紧张局势。
前台湾驻澳代表林松焕认为,中国将利用杨恒钧和成蕾两名被捕的澳籍人士作为外交筹码,视澳洲是否让步而决定释放。他指出,澳洲政府倾向于以经贸与人权脱钩的方式处理中国大陆违反人权问题,但其效果有限。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澳关系修复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核潜艇合作、台湾议题和人权问题都将成为影响两国未来关系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