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就中概股审计僵持 北京拟分类管理数据敏感程度
-
中美就中概股审计问题僵持,北京拟分类管理数据敏感程度?
7月26日,关于美国上市中国企业(中概股)审计问题的最新消息传来: 据路透社报道,金融时报日前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北京计划根据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所持有数据的敏感程度对这些企业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案旨在让中国企业能够遵守美国要求允许监管机构核查其审计文件的规定。
该报道称,中国将将上市企业分为三个类别:掌握非敏感数据、掌握敏感数据和掌握机密数据。其中,持有低风险数据的公司可以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审计底稿进行检查。
然而,对此消息,中国证监会周一予以否认。 官方声明指出,中国证监会没有研究过这个三级分类安排,企业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上市都需要遵守相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中美就中概股审计问题长期僵持: 美国一直要求获得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外国公司的全部审计文件,但北京以国家安全担忧为由禁止中国企业向外国机构提供审计工作底稿。 2020年,美国国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要求,否则将面临摘牌风险。目前,超过270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尽管双方表示致力于达成协议解决这一争议,但进展缓慢。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根斯勒本月早些时候对协议能否达成表示缺乏信心。
近期北京采取措施试图化解僵局: 4月初,中国拟修订有关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定,删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现场检查应以中国监管机构为主进行的表述。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达成一项协议,允许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进行现场审计检查。
未来发展仍不明朗: 中美就中概股审计问题的争端持续影响着两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随着2023年摘牌截止日期临近,双方能否在短期内达成协议,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