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裔美籍: 记忆与认同
-
二战日裔美籍集中营阴影: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演变
**华盛顿——**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12万日裔美国人被关进集中营,这一历史悲剧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心中。如今,这些经历逐渐被淡忘的集体记忆如何影响着今日日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
托德·远藤是一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祖父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被送入蒙大拿州的监狱。他亲眼见证了父母在阿肯色州罗赫维集中营出生长大的生活艰辛。他坚定地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的不公正行为,并表示“我不再相信美国政府不会犯错,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们错了。”
远藤的妻子波拉·远藤在2岁时被送进托帕兹集中营,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食堂、军营和公共浴室等场景。这些经历给她带来了深深的阴影,以至于一看到发霉的东西就感到害怕。
前马里兰大学亚美研究项目主任拉里·品川表示,当时很多日裔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处境跟犹太人被纳粹关进集中营很相似。他的祖父被迫离开旧金山家园,前往坦佛兰集中营。在那裡,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堪忧,他的祖父最终病逝于此。
品川的伯父出生在美國,从未去过日本,但因这一事件选择移民日本。他感到愤怒,放弃了美国国籍。与此同时,其他家庭成员却变得更加热爱美国,试图证明他们的忠诚度。集中营经历分裂了整个社区,甚至影响了品川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并非所有美国人都了解日裔美国人在集中营里遭受的待遇。二战老兵伯顿·埃伯莱认为政府将日裔美国人关入集中营是必要的做法,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他们叛乱并保护其他美国人安全。
随着时间推移,经历过二战集中营的一代日裔美国人逐渐老去,这段历史的集体记忆也慢慢淡忘。今天的美国有140万日裔美国人,但人口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品川教授指出,由于缺少新移民,年轻一代的日裔美国人很多是混血或是只有四分之一的日裔血统,他们对于日裔身份的认同也在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泛亚裔的身份认同。
托德·远藤一直关注美国的少数族裔面临的不平等待遇问题,他认为自己与非裔和拉丁裔美国人的经历很相似,都是美国的弱势群体。 他参加了1965年塞尔玛至蒙哥马利的大游行,并于今年再次回到塞尔玛参加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他认为,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我们应该学习过去,为改善现状做出贡献。
远藤认为,二战的日裔美国人集中营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日裔美国人应该向前看,并且和其他的少数族裔团结起来,共同争取平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