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本教育:培育独立思考新一代
-
台湾草根世代:人本教育基金会致力培育独立思考的下一代
台湾解严后的1989年,一群教育界人士成立了财团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旨在改革台湾教育,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教育始终。
面对当时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受传统体罚教育影响的现象,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强调,“教育本来对象就是小孩,就是人嘛!所以我们改革的路线里面除了很多跟政府对抗的事情之外建设的部分就是以人本思想作为基础,教育要正常,不要体罚,不要能力分班,不要这么多补习也不要那么多测验卷,服务学生以及老师。”
基金会通过定期发表《人本教育札记》、《人本会讯》等刊物,公开各项活动纪录和宣传教育理念来传递其观点。此外,基金会也接受个案请托,如学生被老师体罚、性侵害、强迫补习等,以及身心障碍、身材娇小、同性恋、成绩优异而遭受忌妒的学生容易成为霸凌的目标等情况,基金会都会伸出援手。
面对外界批评“维护学生权益会导致老师无法教学”,冯乔兰呼吁以另一种角度看待教育问题,“我不主张小孩可以这样打老师也不主张小孩可以对老师讲那么难听的话...显示的是我们整体教师的专业水准亟待提升”。她指出,即使有体罚,也并不代表真正的教育,“他只有在体罚不用教”。
基金会不仅是学生的后盾,也是许多老师的支持者,他们提供相关协助,帮助老师学习创新教学方法,解决学校中的不公待遇等问题。
此外,人本教育基金会最引以为傲的项目就是成立了已经20年的森林小学,这是台湾解严后第一所私人办的小学。冯乔兰解释说,“当时私人兴学的意义是所有的政府都想控制教育因为它认为这样可控制思想,但所有的教育改革者都在努力说你不可以控制教育因为教育就是要传播多元的思想不可以只有一种政府要听的思想”。
森林小学摒弃了传统体罚和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育将思考权交给学生。例如,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时不仅学习文学,还探讨科学、哲学、人际关系等议题,并鼓励进行正反思辨讨论。
此外,森林小学注重实地经验,旅行教学并不仅仅是游玩,而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学习。比如去美浓高雄县美浓镇考察水库、农业、烟叶产业以及外籍配偶的生活等。
毕业生们踏入一般中学、大学及社会体制后,他们比一般人更亲近自然、了解自我、独立思考,也更加快乐。 人本教育基金会本身并不涉入政治,但在推动法案时,理念相近的政治人物会出席或连署,例如最近在推动的性侵害立法,田秋瑾赵丽云黄志雄林淑芬等跨党派的立法委员都参与连署。